<form id="9j9rx"></form>
<address id="9j9rx"></address>
<noframes id="9j9rx"><form id="9j9rx"></form>
<noframes id="9j9rx">

<form id="9j9rx"><th id="9j9rx"><th id="9j9rx"></th></th></form>
      <form id="9j9rx"></form>

      <address id="9j9rx"><th id="9j9rx"><th id="9j9rx"></th></th></address>
      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依法打擊網絡謠言 攜手共建清朗網絡家園 世界熱議


      (資料圖)

      原標題:依法打擊網絡謠言 攜手共建清朗網絡家園

      7月4日,公安部發布通報稱,自今年4月14日以來,網絡謠言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共偵辦網絡謠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網絡謠言信息42萬余條,關?;蚪栽熘{傳謠網絡賬號1萬余個,并依法對造謠傳謠網民進行查處。

      近年來,每當一些社會熱點事件或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議題出現,各種網絡謠言亂象便頻出,不僅嚴重擾亂網絡信息傳播,更會惡意制造各種信息混亂和恐慌亂象,嚴重干擾大眾對信息的識別判斷與社會的穩定。對于公安機關的“果斷出手”,廣大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和點贊。

      無論是惡意編造、傳播網絡謠言,還是借熱點事件造謠引流、非法牟利,必須堅持零容忍態度和依法依規打擊網絡謠言和造謠者,這早已成為社會大眾的普遍共識。從公安部公布的典型案例來看,網絡謠言的始作俑者不僅有個人,還有放任網絡謠言大量傳播擴散的平臺以及通過“造熱點”“蹭熱度”“帶節奏”達到引流牟利、敲詐勒索等目的的“網絡水軍”。

      對網絡謠言的打擊和治理,這是一個文明社會和法治社會必須堅守的底線態度,因而更需各方攜手同行,形成合力。從治理角度,一方面,我們不僅要注重事后依法依規追責,但更要注重從信息源頭開啟事前預防與事中監督模式,合力鏟除網絡謠言生存土壤;另一方面,更需要壓實各平臺責任,加強部門協同,完善監測、發現、辟謠、處置全流程工作規范,絕不給網絡謠言的肆意傳播和擴散留下空間。

      網絡謠言的普遍特點是夸張、極端化,相關平臺和執法部門需要利用技術賦能提升網絡謠言的治理技術含量。譬如,設置關鍵詞過濾有害文本,有效切斷危言聳聽的言論傳播;設置白名單、黑名單制度,定期清理信用度較低的自媒體賬號,不給“網絡水軍”興風作浪的機會等。

      打擊網絡謠言,不是政府執法部門一家的事。網絡具有無限空間、存納無限內容,是人們的精神家園,歸根到底,網絡空間是為人服務,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故打擊網絡謠言、治理網絡亂象,是文明社會每個人都必須堅持的社會責任。只有當我們每位網民、每個平臺、每位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都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清朗網絡空間的法律職責、社會職責、道義職責,才會有所顧忌和忌憚。正因如此,我們期待執法部門繼續重拳打擊、嚴格執法網絡亂象、網絡謠言,更期待各平臺把社會道義和責任扛在肩上,加強技術層面的清理,也更希望每位網民做文明社會、清朗空間的責任人、守護人。(李勤余)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