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泡面桶里 裝滿了消費主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網紅泡面桶里 裝滿了消費主義
近日,“山姆泡面桶炒至500元仍遭瘋搶”引發關注,甚至有報道稱其被炒到了1999元。這款產品高達45厘米,售價168元,每人限購兩桶,很快引發瘋搶?!包S?!备欠懦龊菰挘翰话]不議價。
從主打“萌文化”的星巴克貓爪杯,到被稱為新版“買櫝還珠”的LV帆布袋,瘋搶爆款并非新事,巨型泡面桶的走俏,不過是再次驗證了這一點。單從外觀來看,這款泡面桶里面是多層包裝,分層擺放了24桶多款口味泡面,除設計新穎、造型夸張之外,跟普通的泡面桶,似乎沒有太大差別。
在《消費社會》中,鮑德里亞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總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自我的符號?!毕噍^于貓爪杯和帆布包,造型夸張的泡面桶,無疑更為突出它的符號價值:有的人喜歡它的創意,有的人看中它的荒誕,有的人只是跟風式消費……在商品被符號化之下,巨型泡面桶變成了一種彰顯時尚主張的身份標簽,一種標榜階層趣味的“社交貨幣”,或者僅僅就是為了追求“人無我有”的優越感。
必須警惕的是,表面上你情我愿的買賣,實際上可能是商家刻意誘導的結果,即被消費主義俘獲和裹挾。從供給端來看,這款巨無霸泡面桶只賣4000份,還沒開業前就在社交平臺上刷爆,不過是“饑餓營銷”的老調重彈。
但這只是巨型泡面桶被熱炒的一個側面。更關鍵的是,隨著社交媒體鋪天蓋地的造勢和推介,難免會造成一種“不買就落伍了”的錯覺,那些潛在的欲望就這樣被制造和激發出來——有研究發現,人們搶購的決定性因素不是稀缺,而是“爭奪”。正如一位消費者表示:“無法抗拒網紅產品??!工作人員說泡面桶是該店獨家,但是隨時可能斷貨,今天沒搶到,明天再來碰碰運氣?!?/p>
不盲目追求熱度,是抵抗消費主義裹挾的重要一步。和巨型泡面桶里的泡面一樣,很多爆款都有保質期。尤其那些溢價過高、缺乏內核支撐的網紅產品,大多難逃“火得快涼得也快”的宿命。當話題熱度褪去,消費者逐漸冷靜下來,摸一摸受損的荷包,恐怕又要想起那句熟悉的網梗:“剁手一時爽,事后想撞墻”。(鐘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