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的高溫津貼能得到保障嗎|環球報資訊
(資料圖)
原標題:“小哥”的高溫津貼能得到保障嗎
據媒體報道,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多地頻現極端性高溫天氣,多個國家級氣象站的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京津冀等北方地區更是遭遇高溫“連擊”,局地突破40℃,酷熱難耐。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盛夏(7-8月),我國華北、華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還將出現階段性高溫過程。
每逢夏季,高溫勞動保護權益相關的話題都會受到熱議。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包括高溫津貼被防暑降溫物資沖抵、高溫作業時間超出法定時間、部分弱勢的高溫工作從業者無法維權等等。相關問題雖年年老生常談,但也必須年年反復提及。
與前幾年不同的是,近幾年多種新就業形態出現,相關從業群體人數與日俱增,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等成為如今夏日街頭最為常見的勞動群體。然而,現行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出臺于2012年,已經無法與時俱進地適應現實情況。因而,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的高溫勞動保護權益該如何維護,成為新的值得關注的問題。
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群體的高溫勞動保護,與傳統行業從業者群體最明顯的差別在于,他們中的許多人由于行業的服務性質,即便是在國家法規規定的高溫天氣,也不得不超出限定工作時長工作。就如外賣小哥的高峰接單時間,往往是從中午11點到下午2點,正是一天之中最熱的時候。但這段時間是正餐飯點,沒有辦法調整。他們的高溫勞動保護權益,顯然不能死板依照現有規定進行。
除了工作時間特殊,《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保障相關高溫勞動保護權益的前提是需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而新就業形態很多采用靈活用工的方式,導致很多從業者并沒有與平臺建立勞動關系,這使得一部分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只能吃啞巴虧。
新就業形態的出現為社會生活服務提供了更多可能,這一行業的從業者作為建設美好生活的重要角色,其高溫勞動保護權益也必須得到保障?;谂c日俱增的新就業形態從業者人數,相關法規制定者應該充分考慮各行業情況,推出改進措施規定。正如高溫津貼只是一種代償方式,相關用人單位還需在多個方面下功夫,為勞動者提供更多防暑降溫服務。
在諸多高溫勞動保護權益中,高溫津貼是強制納入工資發放,不得以任何形式替代。因而《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需要適時修改,讓更多新就業形態從業者能有國家法律法規來維護他們的權益。在此基礎上,高溫津貼標準相對較低的問題也應一并解決。只有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匹配,才能讓那些不得不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感受到社會帶來的“涼意”。(光明網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