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服入手,“看見”酷暑下環衛工的境況_當前訊息
(資料圖片)
原標題:從工作服入手,“看見”酷暑下環衛工的境況
近期全國多地夏日炎炎,在室內吹吹空調、喝點冰鎮飲料,是不少人的“自動選擇”。但有些人卻無法享受這樣的“待遇”,他們的合法權益與身心健康,不應被人們忽視——他們就是在酷暑之下,仍堅守在街頭工作的環衛工人。
據九派新聞報道,最近有網友發視頻稱,在安徽合肥一馬路上,一位環衛工人身著長袖長褲工作制服,頂著35℃的高溫在街頭工作,汗如雨下。至于不能更換短袖衣服的原因,按照他的解釋,是公司有統一規定,不能不穿長袖長褲,不按照規定穿的話,還會被罰錢。
個別公司要求環衛工穿長袖長褲,可能既有安全保護上的考慮,也有防曬的原因。對此,我們不能只聚焦這一個案,而是要看到,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環衛工在內的很多戶外工種,如需要高空作業的維修工人、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同樣可能要面對在高溫天氣下工作的問題。
媒體已經曝光的相關問題,說到底,還是因為相關部門對基層勞動者的權益不夠重視。在一些城市衛生管理者看來,只要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保證環衛工人收入,就“萬事大吉”了。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在酷暑中,戶外工作者有多么不適,可能會受到多么大的傷害。他們往往是被忽視的群體,難以為維護自己的權利有力發聲。
判斷一座城市是否文明,不能光看有沒有高樓大廈,街道上的行人是否衣著光鮮亮麗、行為禮貌,還得看那些弱勢群體尤其是基層勞動者,是否得到了足夠的尊重,是否獲得了應有的權利。如果有環衛工在烈日之下暈倒或患病,不僅是其個人的悲劇,也暴露了這座城市及相關部門的管理問題。對此,絕不能有“無所謂”“放任不管”之類的冷漠心態,而是要拿出真誠的態度和切實的政策,保障環衛工等勞動者群體的尊嚴與利益。
面對這一情形,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給予這些戶外勞動者更周到、更人性化的保護。此前,一些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為酷暑之下的建筑工人發放“高溫津貼”,還有一些地方明確規定,在極端天氣里,用人單位要避免安排勞動者戶外作業。
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充足的勞保資源。比如,在街道旁增設愛心亭等休息場所,既為戶外勞動者提供遮陽、避暑的空間,也能讓他們在勞累之時,喝口水、休息一會。在愛心亭中,還可以為戶外勞動者提供綠豆湯、防暑藥品等。這種人性化關懷,體現的是對勞動者的尊重與保護意識。
此外,還可以對工作服的材質等進行改變,使其更為輕便、透氣。據報道,東莞市清溪城管分局就已為戶外工作的環衛工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服。有環衛工就表示,“對比舊工服,這個新工服面料比較薄,也透氣吸汗,穿上涼快多了”。類似改變,能夠讓勞動者真正感受到濃濃的關懷,減少工作時的不適感。
這些做法,讓人感受到了城市政策的溫度。希望通過這次媒體的曝光,相關機構能有所改進,給予戶外工作者更多尊重與照顧。(黃帥)
標簽: